现在的李嘉诚不仅没有卖成港口,还得罪了不少人,他会安分守己吗?可能已经找好了退路。
自从李嘉诚旗下长和公司宣布对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港口后,事态几乎天天都有新进展,而如今,在最后交易签署前,长和暂停了交易。
(长和已经暂缓交易)
长和为何要这样做?
很可能和中方最后的出手有关,日前市监局表示,将对相关交易进行依法审查,这下好了,长和不仅港口没有卖成,还得罪了官方部门,未来的长和,肯定要将更多精力,放在市监局的审查上,这也说明一个道理: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展开剩余77%(市监局将对长和依法审查)
对于为何此交易的影响如此之大,这里不再多说,总之长和的交易计划,明显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利益。虽然我们也有规避重要港口落入美方之手的手段,但这个头,不能被开,这也是为何官方多次点名长和的重要原因。
其实简单来说,长和已经得罪了我们,那么在此情况下,会不会做一些弥补措施?亦或是找一些退路呢?
可能还真有!就在长和宣布暂缓港口交易后,其董事会发声,回应了最近该公司可能拆分全球电讯业务的传闻,强调还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决定,所以也不确定会不会有任何相关交易。
(长和董事会:不确定有拆分全球电讯业务的交易)
为何专门提及此事?
很可能与李嘉诚找的退路有关。长和董事会虽然强调,没有做出任何决定,但并不代表没有相关考虑。众所周知,自宣布对美出口港口后,长和股价缩水,影响之大。而现在长和的电讯业务,可能会是该公司提高收入的重要支点。
首先,长和的电讯业务,在2024年的收入,超过了880亿港元,占集团总营收19%,但增长乏力。
如果进行拆分后,该业务可能独立上市,让市场更清晰的评估其真实价值,并可能吸引专注于电信行业的投资者,这样一来,收入可能会有小幅度的上涨。
其次,拆分出相关业务,能规避地缘政治风险,因为长和的电讯业务主要市场在欧洲,例如英国、意大利、瑞典等,而非中国内地或香港。
(李嘉诚)
在当前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,李嘉诚可能希望将欧洲资产与亚洲业务分离,降低未来可能的交易行为,对整体集团的影响。
最后,或许和“港口出售案”有关,与此事做对冲。此前,长和计划以228亿美元向贝莱德出售全球43个港口,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,但因市场监管总局介入审查而暂缓。
如果最终港口交易受阻,长和拆分电讯业务可作为一种替代性资本运作,维持集团现金流和股东信心。
当然,这还只是表面原因,如今的长和掌门人是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,但是次子李泽楷则不一样,他早在1999年,就通过收购电讯盈科,建立自己的电信王国,目前控制香港一半以上的电讯市场。
(李泽楷的电讯盈科,独立于长江和记集团)
电讯盈科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,甚至与长和的电讯业务存在一定竞争。
若长和拆分电讯业务,凭借李泽楷和长和的关系,前者的电讯盈科,很可能成为潜在买家或合作伙伴,更可能的是,两者保持独立运营,避免家族内部出现利益冲突。
虽说这一分析还需进一步证实,但是最近的另一条消息,则更加耐人寻味。
有消息人士专门强调,李泽楷旗下公司的业务,是与长和没有任何联系的。况且当时李嘉诚“传位”给大儿子李泽钜的时候,也提到了次子李泽楷,称后者“有自己的事做”。这也就说明,在目前长和陷入的风波当中,李泽楷是没有影响的。
但也正是因为如此,还要考虑李嘉诚和李泽楷的父子关系,以及前面提到的长和与电讯盈科在电讯业务上的关系,如果大胆猜测一下,李泽楷会不会是李嘉诚多年以来留下的退路,虽然现在两个公司是竞争关系,但真的不排除长和的电讯业务,最后真的会有李泽楷的涉足。
当然不管李嘉诚如何操作,我们的态度是肯定的,那就是不能危害到国家的利益,否则,任何交易都会被我们时刻关注。
发布于:山西省